【课标要求】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计算小数简单加减法。
2. 会简便计算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例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例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
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 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1、 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 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 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1.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大量存在。教学时,既可根据教材提供的运动场上的信息,也可根据当地生活、生产实际作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通过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来学习,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
3.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信息去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若干数学问题。
【课时划分】
本单元安排6课时
【问题研讨】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如何引导学生将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运算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