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标准】
《标准》指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一年级属于第一学段,主要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感受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二、发展性目标
1 .使学生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这些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切实处理好教材主题图的作用。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要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用好“生活中
的数 ”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此外,在学生感受学数学乐趣的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6~10各数,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难点:
认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数的过程。此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学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间】 约21课时
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