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讲【张莲梅】
【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1个,规范书写42个生字。
(2)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发展性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在学文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总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秋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景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意,用心感受一下,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足足百字的小文。文章虽短,却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黄山奇石》一文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山上创造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多因其外貌而得名。而且一块奇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势表现出来,读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荷已尽,菊已残,但橙黄橘绿;百花谢,枯叶飘,但枫叶似火。触景生情,诗人怎能不提笔抒怀呢?
《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向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1.走近秋天认识美。随文识字,读中感悟识字,在整体感知词语、文章的意思的基础上,出示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秋天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画面,认识秋天的美。
2.走进秋天感受美。从画面走向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在配乐中情景朗读,用心感受秋天的美,并用自己的声音表现美。
朗读感悟
以《黄山奇石》为例
赏读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老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解说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体会黄山石头奇妙与美丽。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
3.小组内展示朗读,诵读
1.配乐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师生评议}
2.指导朗读:
出示: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那个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①读出自己的感受。②抓住重点的词,如:飞、落……读出仙桃石的那种奇妙。
出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①用边读边想象的办法读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岩石的奇妙。
②“……”要读出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的语气。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同桌比赛看谁背的有感情)
演读:
1.自由练习表演朗读:{可以加上动作,可以想象发挥}
2.扮演小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朗读可以穿插在《黄山奇石》环节中,也可以单独进行。
13-15课时
【研讨】
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
评论